? 中文繁体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 邮件系统
?
首页
>> ... >> 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九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 2009-01-13 浏览次数: 来源: 经济发展司 字号:[ ]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民族地区成功克服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随着“九五”计划的基本完成,民族地区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始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2000年民族地区(指五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下同)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5年增长50.9%,年平均增长8.6%;“九五”期间民族地区的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35元,比1995年增加1491元。

  “九五”期间,民族地区经济总量上了三个台阶,1996年6248亿元,1998年7387亿元,2001)年突破8000寸白G,达到839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671亿元,相当于“八五”期间的2.0倍。

  “九五”期间,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29.3:38.5:32.2,调整为2000年的23.8:40.4:35.8,二、三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增长开始从数量扩张型转向结构质量效益型,高投人、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状况正在得到逐步改变。

  二、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扶贫攻坚取得新成绩

  民族地区在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有所改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108亿元,比1995年增长32.6%,年均增长5.8%。从内部结构看,农业比重不断减小,畜牧业、渔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农、林、牧、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与1995年相比,农业下降了3.4个百分点,牧业和渔业分别上升了2.1和1.2个百分点。名特优新水果、蔬菜、茶、烟、花、药等已成为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闪亮点。棉花油料、果园、蔬菜面积占全国的比重由1995年的3.0%、8.1%、3.7%、5.0%上升为1999年的3.6%、8.4%、4.8%、6.3%。经过多年的整合,“九五”末期基本形成了以1.9公顷左右的粮食、100多万公顷棉花、200多万公顷油料、170多万公顷蔬菜、100多万公顷糖料为主的种植业格局。优势产品的产业化、基地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如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33.6%,广西、云南的甘蔗产量占全国63.5%,贵州、云南的烟叶产量占全国39.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99年,民族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比1995年增加1541万千瓦,增长34.9%。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使用量分别增长6.5%、30.1%、56.2%,农村用电量增长了34.4%。农用物资投入的增加,促进了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九五”期间粮食产量比“八五”累计增加5851万吨,平均每年增加1170万吨。2000年棉花产量达到146万吨,比1995年增长65.8%,占全国的比重从1995年的19.6%上升到2000年的33.6%,“九五”累计产量达到632万吨,是“八五”的1.7倍。2000年油料产量达到366万吨,比1995年增长36.3%,年均增长6.4%;肉类和水产品产量1999年分别达到750万吨和2.68万吨,比1995年增长35.6%和112.3%。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产量分别达到6609万吨、146万吨和366万吨,分别比1995年增长12.7%、56.1%和36.3%。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扶贫攻坚成效显著。1999年民方知池区乡镇企业数达到3.6万个,比1995年增长46.5%;完成增加值将近1600亿元,占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0.5%,比1995年增加8.3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到1999年,民族地区累计解决3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八七”扶贫攻坚期间(1994-2000),中央扶贫资金投入民族地区432.53亿元,占全国总投资1126.95亿元的38.4%。其中,财政资金66.93亿元,占全国的40%;以工代赈127.22亿元,占全国的41%;信贷资金238.38亿元,占全国的37.8%。

  三、工业生产持续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2000年,民族地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5年增长55.,年平均增长9.3%。“九五”期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了大幅增长。2000年,发电量达到1884亿千瓦小时,比1995年增加635亿千瓦小时,占全国比重从12.4%上升到13.9%;原油达到2191万吨,占全国比重从13.5%上升到17.1%;钢达到1046万吨,增加286万吨,占全国比重从8.0%上升到8.1%;水泥达到1046万吨,增加286万吨,占全国比重从9.5%上升到10.7%。虽然卷烟、原煤、糖等产品产量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我国重要生产基地。2000年民族地区卷烟占全国产量26.9%,原煤占全国产量17.1,糖占全国产量74.4%。

  “九五”期间,民族地区工业在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均取得进展。一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工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多元经济结构。按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作总产值计算,1996年国有企业的比重为71.2%,1999年降为57.0%;股份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比重由3.8%上升到23.5%;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比重由5.8%上升到6.1%。二是行业结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1999年与1996年相比,增长最快的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了90.4%,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了27.3%,医药制造业增长了60.3%,在工业中的比重均有所上升。能源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九五”期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放缓,比重下降。“九五”期间,纺织工业下降了14.2%和20.6%,比重分别下降了0.7和0.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竞争力提高。1999年大中型企业达1828个,其工业总产值和资产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3%和74.6%。四是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限产压库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效益先抑后扬,国企脱困成效明显。“九五”前三年,受宏观政策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民族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后两年,民族地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投资和消费双重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扭转了下滑趋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1999年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58亿元,结束了自1996年以来下降的趋势。2000年工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达到230亿元,涨幅达297倍;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到98亿元,降幅67.7%。基本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到2000年底,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监测的38个主要行业中,实现盈利和整体扭亏的行业有28个;广西重点监测的14个行业有11个实现了整体扭亏或继续增盈,重点监测的245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已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摆脱困境;云南列入全国考核的105户企业脱困率达73.3%,64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达70%以上。

  四、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民族地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方针的机遇,积极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加大投入,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明显缓解,投资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163亿元,比1995年增长81.1%,年平均增长12.6%,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13亿元,比“八五”增加6843亿元,增长1.2倍。

  能源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电网新建和改造取得积极进展,交通运输能力大为提高,通信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九五”前四年,民族地区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累计新增固定资产4878亿元,是“八五”的2倍。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162万千瓦。水利重点项目青海省李家峡水电站、宁夏扬黄灌溉工程、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神府东胜煤田和塔里木油田等重大项目开始发挥显著效益。新增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3158公里,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2045万千伏安。总投资191亿元在复杂地质艰险地区修建的、全长899公里的、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电气化铁路—南昆铁路全线通车民族地区累计新增新建改建公路达50002公里。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机场,乌鲁木齐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西藏机场等的建成投入运营,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交通运输的条件。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兰西拉光缆通信干线正式开通并投入使用,工程总投资超过6亿元。城市扩建道路2318公里,新增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353万吨,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

  五、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

  民族地区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流通战略性结构调整日益推进,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超市、连锁店、便民店、配送中心等新型商业不断涌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5年的1781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860亿元,年平均增长9.9%。“九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12230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98.7%。

  “九五”期间,民族地区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加强横向经济联合,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增加。五年累计民族地区进出口总额达401亿美元,比“八五”增长29.7%。其中出口248亿美元,增长37.9%;进口153亿美元,增长18.6%。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5.3%。

  在旅游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带动下,民族地区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使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由1995年的174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323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0.4%;旅游外汇收入由15亿美元增加到3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3.5%。到1999年底,民族地区共建成旅游涉外饭店1261家。旅游业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运输邮电通信业和社会服务业方兴未艾,运输邮电仓储增加值由1995年的236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572亿元,年平均增长19.3%;铁路货运周转量由1717亿吨公里增加到1815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由607亿人公里增加到900亿人公里;邮电业务总量由64亿元增加到247亿元,年平均增长31.0%。

 六、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财政、金融的较快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地方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308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58亿元,年平均增长15.6%。五年累计收入2619亿元,比“八五”增长61.2%。在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从1995年的746亿元增加到1460亿元,年平均增长14.3%。民族地区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由1995年的4139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85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由1995年的4352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8374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183元提高到2000年的16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4116元增加到5743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和5.5%。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大量耐用消费品进人城乡居民家庭,家庭拥有量不断增多;家用电脑、摄像机等新兴耐用消费品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城乡居民购买房屋、汽车等大宗商品及体闲旅游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新的阶段,培养民族干部成效显著

  “九五”期间,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力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共表彰了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模范集体626个和模范个人628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九五”期间,到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已达800多人,实践证明,采取这种形式对推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八、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九五”期间,民族地区把实施科技发展战略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新产品率和品牌产业化率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九五”前四年累计,民族地区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1897和13087件,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16.1%和26.8%;共缔结技术开发、技术转计、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31206项,成交合同金额79亿元,分别为“八五”期间的1.2倍和3.1倍。

  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教育产业发展迅速。“九五”以来,在继续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大了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扩大了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提高了全社会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1999年民族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5.8万人,比1995年增加20.9万人,增长了83.9%。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有很大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也得到很大提高。

  文化、卫生、体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九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勇于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勤奋工作的结果。

  “九五”辉煌的成就,为民族地区二十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新世纪开始,民族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再次强调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相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迎来一个充满希望、更加辉煌的“十五”。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