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专题集粹 >> 重要会议 >> 国家民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图片报道
【十九大报告之我看】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发布日期:2017-10-24 信息来源: 《民族画报》 字号:[ ]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新华社 马占成 摄影)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向污染宣战,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脆弱之地正在修复。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有64%的国土处于民族地区,可见民族地区的生态状况对全国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些地区大多处于偏远的高山、湖海、荒漠、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但又景色秀丽引人向往,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为己任,始终在坚守生态保护这条底线、红线、高压线。被誉为中国水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正在恢复,“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的生态在有效的环保制度下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中国之肺西双版纳”正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有效的绿色发展,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生态建设正在民族地区有序推进着。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十八大以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直坚持走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道路(民族画报资料)

神圣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三级”的最高点,这里的生态问题一直为我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目前随着我国生态制度的完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臧跃军 摄影)

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这是西双版纳的独树成林(李植森 摄影)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万峰林,村镇、农田、道路融于万峰林自然景观中,这里的生态不仅保护良好,并且秀丽的风景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蒋挺 摄影)

祁连山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海子草原静怡悠然,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优美的环境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哈甫 摄影)

青海省启动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新华网 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族地区将深刻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理论,自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