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繁体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 邮件系统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委动态
289个红手印,只为留住这位民委驻村干部
日期: 2017-12-13 浏览次数: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字号:[ ]

  2014年10月,安徽省民委干部李朝阳,来到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做第一书记。3年过去了,这个皖南山区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由25.87%下降到1.74%,实现重点贫困村出列的目标。村里形成了产业群,民心聚成了一团火,干部群众一条心。“找出路、谋发展、早脱贫”成为了村里的“主流民意”。

  作为全国民委系统唯一的一位,李朝阳荣获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条件有限敢担当,资源不多办法多。安徽省民委及驻村干部李朝阳的努力,得到河口村乡亲们的极大认同。

10月9日,李朝阳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发言

  实干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

  1980年出生的李朝阳,身材微胖,戴着一副金属框眼镜,脸上总是笑眯眯的。按河口村党支部书记章文庆的话,“一副‘白净书生’的样。”

  不过,这位“白净书生”在到达河口村的第二天,便遭遇信任危机。

  那天,村干部带着李朝阳冒雨走了两小时的羊肠小道,到村里最偏僻的村民组——石马塘走访调研。

  和村民聊得还算愉快,临走时,李朝阳挥手告别,“我还会来看大家的。”哪知道,一位村民大姐板着脸说:“刚才给你反映的这条路,要修不好,你就不用来了!”

  “这个省城机关来的‘白净书生’,能在这穷山窝里扎下根吗?”村干部们心里也犯嘀咕。

  “这就是直爽朴实的老百姓,他们心中有杆秤。他们最看重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实干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每每回忆起那个场景,李朝阳都深有感触。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白净书生”却是一个“老书记”:就在几个月前,他刚结束在淮南3年的驻村工作,这次来到河口村,是他主动请缨。

  就在出发前,还有朋友劝他:你一个“穷”部门的机关干部去驻村,带不去多少资金项目,不出事,不添乱,安安稳稳待3年,履历上有这一笔就行了。

  这话听了不知多少次。刚开始,李朝阳还会反驳两句。后来,李朝阳就嘿嘿一笑。

  “我们的条件再有限,也总比乡亲们的办法多。放手去干吧,‘娘家’是你坚强的后盾。”安徽省民委主任孙丽芳在办公室与他的谈话,一直在他耳边,不曾忘记。

  到村里一个月,李朝阳便走遍了所有的贫困户。他发现,河口村人多山多地少,当地村民最爱种茶和黑木耳,然而都是单打独斗,形不成气候。

  茶叶利润微薄,想靠它脱贫致富并不容易。木耳的菌棒原料需要阔叶林的木屑,而整个石台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砍伐阔叶林。

  问民情、查资料、询专家,孙丽芳拍板决定,用合作社方式种植平菇,以此打开河口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平菇和木耳的种植技术类似,但更环保——棉籽皮和玉米芯就能做菌棒。另外,平菇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在发展初期,最能提振贫困户信心。合作社的方式则可以把贫困户团结起来,更好地抵御风险。

  发展产业,让乡亲们有活干

  靠省民委拨付的20万元启动经费,河口村建起了9个大棚。走村串户、挨家动员。终于,2名村干部和7户贫困户表示愿意加入合作社试一试,河口村第一个秸秆食用菌合作社成立了。

  “没种过,心里没有底。”41岁的村民夏光和说,为了攒钱修缮漏雨的危房,他打算跟着李朝阳闯一闯。

  摸着石头过河,平菇种植并不顺利。

李朝阳走访贫困户

  临近春节,为了赶上好行情,有社员为了缩短出菇时间,就把大棚的帘子拉上,结果菇子缺氧,几乎变成了死菇。

  刚刚起步的合作社,便受到当头一击,大家的心都凉了。李朝阳打听到淮南有研究食用菌方面的专家,想着兴许有挽回的办法。当天,他连行李都没带,连夜赶到淮南,求专家驻村指导。

  专家的到来,挽救了平菇的命运,河口村第一季平菇获得了丰收。看着堆满了大棚的平菇,村干部们喜在眉梢,却又愁上心头。喜的是产量,愁的是销路。平菇不耐贮藏,必须尽快卖出去。

  这个省城来的“白净书生”,决定带着村民们去周边城市的批发市场找销路。

  批发市场都是凌晨开门收货,李朝阳舍不得住旅馆,便和社员们深夜从村里出发往市场赶。那段时间,寒冬腊月凌晨时分,池州、铜陵、安庆、芜湖、合肥的批发市场,总能看见李朝阳和村干部们的身影,他们和商贩们一角一角地讨价还价。在铜陵的一个市场,一个菜贩子被李朝阳的拼劲打动,直接承诺:“你们拉来的菜,我全收。如果别人给一元,我就给一元二。”

  功夫不负有心人。跑了大半个月,大棚里的菇子,有人要了。

  乡亲们服气了。李朝阳和村干部回村的时候,早已等在村口的社员们,紧紧地握住李朝阳的手:“兄弟,有了你我们就有了主心骨。”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现在,河口村已经有了13个食用菌立体种植大棚了,社员们开始种利润更高的香菇了。生态富硒茶种植合作社、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植保服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 一个接一个建起来的合作社,几乎将全村的贫困户都纳入了。乡亲们有活干,有希望,有盼头。

  “朝阳书记能担当。跟着他干,我们放心。”夏光和说。

  条件有限办法多

  从省城合肥到河口村,开车要走4个小时。几年间,孙丽芳带着机关干部们,每个月都要来一两次河口村,和贫困户促膝长谈,帮乡亲们理思路、想办法,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曾经一段时间,是河口村香菇生长的关键时期,工作日实在抽不出时间的孙丽芳,周末一个人驱车几百公里,来查看香菇长势。安徽省民委的干部职工,每人至少直接联系河口村一户贫困户……

李朝阳与村民共商脱贫致富方法

  “不能因为我现在被树为典型,就把功劳全算到我身上。”李朝阳说,正是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才让他在遭遇质疑、遇到困难时,都未曾想过放弃。

  驻村干部盯紧机会,单位牵线搭桥,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宗教界齐参与……3年来,安徽省民委为河口村办成了不少事:新建了幼儿园、小学教职工周转房;为村卫生室增添了医疗设备;帮助村民喝上了安全饮用水;还修了不少通村道路、桥梁,筑起拦河坝、防汛堤……

  石马塘的那条路也修通了。当初“泼冷水”的大姐,看到李朝阳再次登门走访时,一定要给他宰只鸡。“小兄弟,你是干实事的好干部,欢迎常来。”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朝阳路子真野。很多事我们多少年没办成,他来就办成了。”村党支部书记章文庆说。

  听着这话,李朝阳嘿嘿一笑。“我哪有什么野路子,不过是把政策用足用好罢了。”

  这几年,即使忙到深夜,李朝阳也要坚持每天看新闻,在最新的政策中为河口村寻找机遇。

  2015年7月,李朝阳在安徽省政府的网站上看到了刚刚发布的《关于实施光伏扶贫的指导意见》,要在全省选试点。想到这对于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李朝阳立马带着村干部,对照着文件,开始选址、选户、准备材料。

  在其他地方还没有来得及学习政策的时候,李朝阳已经提着厚厚的一摞材料回到省民委,请单位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落点问题了。

  没出意外,省里面的光伏项目成功在河口村落户,如今已经并网发电,参与的贫困户每年至少能有3000元收入。

  这些年,为了争取项目支持、协调项目落地,哪怕是节假日回到合肥,李朝阳也几乎没闲过。只要是有希望能给村里支持项目的单位,他就一个个主动去拜访、请示、汇报。几年下来,李朝阳的鞋磨破了十几双。

  老乡、朋友、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李朝阳为河口村找“资源”的对象。

  村里16岁的少年吴家洛,初中毕业后想到外面学一门技术,但由于家庭贫困,只好留在村里打零工。想到孩子的前程可能因此被耽搁,李朝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到自己一位朋友的老师,在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工作,便叫上朋友带着吴家洛,去学校拜访老师。

  最终,学校不仅为吴家洛免除了学杂费、住宿费,提供了助学金,还承诺对河口村所有来校就读的学生免费,并优先推荐就业。现在,河口村已经有6个孩子在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就读。

  帮助村里的香菇找到稳定的销路,为村里的脑瘫少年联系康复理疗和资金帮助……

  “村里的事,时时刻刻都装在朝阳脑子里。他自己的事,都不好意思去求人。”村委会主任徐光明说。

  “我在这里20多年,朝阳这样一心为村里谋发展的好干部真难得。”村卫生室医生徐礼桃还记得,去年国庆假期,李朝阳在陪外地慈善机构负责人到村考察时,不小心被毒虫叮咬,后颈皮肤大面积溃烂。“当时劝他赶紧住院治疗,朝阳却说考察耽搁不起,抹点药就走了,对方十分感动,当场就敲定项目。”

  干部群众一条心

  旁听河口村的村务会,村干部们个个都像“大家长”:“桂来胜那里的牛最近拉肚子,我得赶紧联系县里的专家来一趟”“我有个兄弟在市里开的服装厂正扩大生产,我想联系他在咱们村设个车间”“吴家洛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了,还真有出息”“钱泽民的爱人每周去县城医院透析两三次,每趟路费得四五十元,得想办法解决一下”……

印着289个红手印的村民请留信

  而在李朝阳刚来的时候,却完全不是这样:组织村干部们到贫苦户家走访,没过几天,就有人提意见,“我们又不是专职的公务员,没有工资养活,天天在这儿晃悠,我们咋生活?”

  徐光明认为,让大家的态度开始转变的,是李朝阳组织的“河口村为民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村民们给干部投票,谁是先进大家说了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给村民办过实事儿的,拿到了奖章;一些思想没跟上的老党员,空手而归……

  为了能在下一次评选中拿到荣誉,一些村干部、老党员们试着去关心村务,走近百姓。而走的越近,越感到一种责任。

  “我只是按照程序给一个大娘办了低保,老太太拉着我的手,流着眼泪,一遍一遍地说共产党真好。作为一名党员,那一刻,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村文书徐年发感慨。

  干部们也发现,热心村公务不仅没耽误自己挣钱,日子反倒比原来好起来:偏远寨子的路修通了,茶商进来抢货,价格比原来高了好几倍;合作社建起来了,过去在家围着锅台转的妻子也能去干活,每天能拿100元工资……

  徐年发有经营头脑,外地一个农业公司想请他去做管理工作,每年工资15万元——这几乎是他过去两三年的收入,却被他一口拒绝了。“不去,我当村干部上瘾了。”徐年发这样答复对方。

  村民们也开始关心村务了,路过村委会时,都要在公告栏前看一看、算一算:河口村有集体经济了,一部分是合作社的收入提成,一部分是荒山林地的集体经营。

  “有的同志说,只要农民脱贫了,集体穷一些没关系。我们说,不对!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关系重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著《摆脱贫困》一书中的话。李朝阳曾经反复研读,一直没理解。但在村里工作之后,他开始深有体会:这不仅仅是钱的事,有了集体经济,村两委的号召力也就更强了。村民的心聚成一团火,很多难事都好办了。

  河口村里还定期举行“河口好人”“河口十大最美女性”评选活动,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好习惯在村里蔚然成风。“河口大讲堂”也办了起来,农技专家来传授技术,草根创业家来分享奋斗历程,村民们思路开阔了,敢想敢做了。

  奋斗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的乡亲们突然意识到,李朝阳的3年任期快结束了。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章文庆找到了李朝阳,从衣服最里面的口袋,掏出了一封乡亲们写给李朝阳的信:

  “朝阳书记,请您留任……”信的最后,是289个鲜红的手印。

  乡亲们不知道,李朝阳早已经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还有10户村民没有脱贫,这是最后的‘硬骨头’,我不能甩给别人。请组织让我再留3年。”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