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繁体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 邮件系统
?
首页
>> 民族知识 >> 民族书架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门巴族》
日期: 2017-06-13 浏览次数: 来源: 文化宣传司 字号:[ ]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门巴族》

门巴族:祖国“门隅”的开拓者和守卫者

  “门巴”(mon-ba) 一词是藏语的译音 ,意思是“生活在门隅的人”。根据神话传说、藏文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门巴族是由喜马拉雅山南麓门隅地区的原始世居群体与来自于西藏高原北部的原始人群逐步融合而形成。由于门巴族人口较少,地处祖国边陲,高山阻隔,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普遍知晓。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使门巴族成为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经过民族识别,1964年统一族称为“门巴族”。
 

   

  人口与分布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门巴族总人口为10 561人。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以南的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错那、墨脱等县。200多年前,一部分门巴族分别从门隅和主隅(今不丹)地区东迁墨脱,形成了目前门巴族东西分布的格局。

   

  语言文字

  门巴族有语言无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可分为达旺话、德让话和里话三种方言,但各地语言差别较大。由于门巴族与藏族间交往密切,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较为接近,门巴族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

   

  民族服饰

  门隅门巴族男女都喜欢穿红色氆氇袍子。男子的外衣有两类:一类是称为“白”的长外套,用羊毛纺织的氆氇做料,衣长达膝,斜襟右衽,立领长袖,无扣和衣袋,镶蓝色绲边;另一类是短外套,斜襟右衽,衣角开口,有袖、领和扣,无衣袋,多用银灰色布镶边,系红氆氇腰带。墨脱地区成年男子的外衣有两种, 一种叫“蒙安康蒙”,衣长及小腿肚, 斜襟右衽,无领,长袖,用“朗曲巴”腰带束腰;另一种称“蒙折曲巴”,用红、黄、黑、白、绿5色相间织成的条纹布缝制,多在婚宴喜庆和节日活动时穿。

  门隅达旺一带的妇女穿一种称为“堆通江坚” 的花上衣,长及臀部,圆领、长袖,绣缀有人、牛、太阳及各种花卉的彩色图案。妇女穿白色短内衣,下身穿“辛嘎”筒裙。妇女在劳作时,在后背颈项下部围一个白色圆垫肩,称为“林巴”;在腰部及臀部以下披挂一块红氆氇或氆氇围垫,围垫称“旦安金玛”。 门巴族妇女的饰品有项饰、耳环、戒指、手镯、腰带等。

   

  民族节日

  门巴族节日丰富多彩,大致分为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娱乐性节日三大类。在门巴族聚居区影响较大的宗教节日有萨嘎达瓦节、达旺大法会和主巴大法会。门巴族的生产性节日大都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相关。在庄稼成熟的六月,要过“曲科尔”节,目的是祈求神佛保佑,庄稼获得丰收。门巴族的年节礼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墨脱地区门巴族过年以十二月为岁首。从藏历十一月开始,人们就做过年的准备,如宰杀猪羊、酿酒、炸油饼、缝制新衣、打扫房屋等。
 

   

  文学艺术

  门巴族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尤善诗歌创作。其民歌曲调优美,音乐多是与歌、舞、戏剧结合一起。音乐歌体主要有萨玛体、卓鲁体、加鲁体和喜歌体等。萨玛歌体也称“萨玛羌协”,即萨玛酒歌;卓鲁体全称“卓巴古鲁”,即牧人之歌;加鲁体是情歌之意;喜歌体也被称为“东三巴”。由民间歌舞演变而来的“门巴戏”也称“门巴拉姆”“门巴藏戏”,其表演形式粗犷古朴,保留着早期戏剧的古老面貌。门巴戏的传统剧目有《卓娃桑姆》和《诺桑王子》等。2006年5月,“山南门巴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门巴族的舞蹈最有特点的是巴羌、颇章拉堆巴和牦牛舞等。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