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专题集粹 >> 繁荣发展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 民族人物志
乌兰夫:开辟内蒙古历史新纪元

发布日期:2017-08-0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中国民族报 字号:[ ]


  乌兰夫,原名云泽,1906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蒙古族。乌兰夫的蒙古文原意是“红色之子”。1923年12月,乌兰夫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乌兰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为民族工作和统战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呕心沥血,奋斗了一生。他的一生与祖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与内蒙古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选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时的乌兰夫

  戎马倥偬,为建立民主、平等、自治的内蒙古而努力

  1945年8月,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央派乌兰夫出任绥蒙政府主席,致力于党领导的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乌兰夫广泛发动各族群众,制定符合绥蒙实际的政策,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阻滞国民党军队东进抢夺胜利果实,使绥蒙地区成为晋察冀边区的坚强屏障。

  当年10月,遵照党中央指示,乌兰夫带领工作队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与伪蒙疆法院院长补英达赖等会面,解决所谓“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问题。他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针锋相对,有理有据,适时揭露少数人企图进行分裂的阴谋,成功改组了“临时政府”,在关键时刻表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

  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乌兰夫对此事的处理,他说:“(乌兰夫)他单刀赴会,不发一枪一弹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充分说明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他是非常明确、非常坚定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

  1945年11月,乌兰夫在晋察冀中央局和晋绥分局的领导和支持下,领导创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作为内蒙古各阶层群众运动的统一领导机关。其后,他领导联合会自下而上建立各旗、盟自治运动联合会支会和分会,扩大了党在蒙古族群众中的影响。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自治运动的过程中,他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维护国家统一。

  在乌兰夫的积极推动下,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的代表在承德举行会议,讨论通过《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的主要决议》。这次东西部会谈,史称“四三会议”。乌兰夫曾回忆说,“它不仅促成了内蒙古民族的统一,加快了内蒙古革命的进程,而且也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为党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树立了榜样,开辟了道路。”

  随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健康发展,成立统一的自治人民政府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47年4月23日,乌兰浩特,内蒙古人民渴盼日久的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即将拉开帷幕。

  大会会场设在成吉思汗庙山脚下。胸戴红色佩章出席会议的392名代表,选举产生了以乌兰夫为首、由25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和以哈丰阿为首、由10人组成的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

  4月26日至27日,大会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以及《大会选举条例》。《施政纲领》规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是内蒙古民族各阶层联合、内蒙古区域内实行高度自治的区域性的民主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域内的蒙、汉、回等各民族一律平等,建立各民族间的亲密合作互助的新民族关系,消除一切民族间的隔阂和成见。”

  

乌兰夫(二排左三)与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合影

  5月1日19时,大会庄严宣告: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5月3日,内蒙古自治政府隆重举行成立典礼。以乌兰夫为代表的政府组成人员和第一届临时参议会驻会议员宣誓就职。下午举行了热烈的阅兵仪式,由内蒙古骑兵一师师长王海山指挥,受阅部队以其威武的英姿通过阅兵台时,乌兰夫等含笑招手,观阅群众热烈的鼓掌声、欢呼声响彻云天……

  夙夜在公,为自治地方的建设积累经验

  

乌兰夫到福利院看望孩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当时面临着保卫、建设自治地方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艰巨任务。在自治区的建设上,乌兰夫总是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

  遵照中央指示,乌兰夫组织了5个骑兵师和一个警卫团,共1万多人的内蒙古自卫军(1948年改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他本人任司令员兼政委。这支部队英勇顽强、迅猛异常,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都作出了贡献。

  在自治区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上,乌兰夫坚持一切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妥善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内蒙古自治区刚成立不久,东部个别地方照搬照套东北汉族农业区土改的办法在牧区进行改革,结果造成大批牲畜死亡,严重破坏了生产。乌兰夫认真研究总结了教训,制止了那些地方“左”的做法。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乌兰夫提出了工作要“慎重稳进”,明确提出牧区民主改革要废除王公的封建特权,实行自由放牧和“三不两利”政策,即“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接着他又提出牧区实现“人畜两旺”的目标。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乌兰夫提出“稳、宽、长”的方针,即“政策要稳,办法要宽,时间要长”。根据内蒙古成功的经验,“慎重稳进”、“稳、宽、长”等成为全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方针,“三不两利”、“人畜两旺”成为全国牧区工作的方针。

  1953年中央民委第三次委员扩大会议在总结牧区工作经验时,乌兰夫作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业区畜牧生产的基本经验总结》的报告,他把基本经验概括为“两个方针、十项政策、六条措施”。这些经验来自实践,有根有据,高度概括而又明确具体,对全国牧区和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工作中,乌兰夫办事不赶风头,不邀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1958年“大跃进”,大办人民公社之风兴起,内蒙古在此问题上就慢了半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先是提出牧区暂不办人民公社。后来,他们又提出仍然实行生产队所有制,入股牲畜仍然按比例分配,不搞集体食堂等。由于他们采取的措施稳妥,减少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对农牧业的破坏,在全国发生困难时期,内蒙古的日子就好过得多。

  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给国家分忧,乌兰夫自觉地向国家调拨大批粮食。他说:“在粮食问题上,必须坚持内销服从上调。其他物资的调拨,也必须执行先中央后地方,先区外后区内的原则。自治地方的财富是国家的财富,首先为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服务。”

  当时上海和江浙一带许多孤儿营养缺乏,有性命之忧。康克清请乌兰夫给点儿奶粉。乌兰夫说,给点儿奶粉可以,但这只能解一时之需。牧民喜欢孩子,不如把孤儿送到牧区,请牧民分养。于是,他派人把3000多名孤儿接到牧区,请牧民分头抚养。后来,这些孩子有的成长为国家优秀的建设人才,有的甘愿随着养父母成为了内蒙古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颂歌。

  主政内蒙古19年,乌兰夫始终坚持整体观念、国家观念,始终坚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他在自治区建设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思想,不仅使内蒙古自治区受益,对带动全国各地区的发展建设也影响颇深。
 

  乌兰夫年谱

  • 1906年12月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
  • 1923年在北京蒙藏学校读书,投身进步学生运动。1925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 1929年回国,任中共西蒙工委组织委员、书记。
  •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蒙旗独立旅政治部代主任、党委书记。1938年4月起任中共绥蒙工委委员。
  • 1941年9月至1943年4月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 1943年起负责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蒙古族工作。1945年7月起任绥蒙政府主席。
  •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委会主席兼军政部部长,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
  • 1947年5月起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工委书记。1948年1月至1949年春任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 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 1949年10月至1966年8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9月至“文革”初期,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 “文革”中受迫害,被关押(1979年3月得到平反)。
  •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7年至1982年兼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 1978年分别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1983年至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 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1988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