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专题集粹 >> 繁荣发展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 历届庆典
【记忆】翻天覆地50年

发布日期:2017-08-03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民族画报社 字号:[ ]


199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 周年纪念日。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治区 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国民经济逐年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 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整个内蒙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民族画报》在1997年7期
特别策划刊发了内蒙古专刊,此版式为专刊中的第一组报道

《民族画报》1997年10期专门刊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盛典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的194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37亿元,财政收人9万元,粮食产量18.5亿公斤,牲畜932万头(只),工业 几乎是空白,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极其落后, 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95%。到1996年,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8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93.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53.5亿公斤,牲畜总头数达到6697.7万头(只)。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马群成堆,一片祥和

 1997年,内蒙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特木尔巴根  摄影)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牛奶供应日益增长,城里的鲜奶收购车直接开到了牧场,收购量越来越大

 

1997年,内蒙古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粮仓(白斯古郎  摄影)

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电力、煤炭、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轻纺、森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并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1996年工业增加值达313亿元,一些工业产品已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原煤产量达7300万吨,居全国第8位;发电量320.4亿千瓦小时,居全国第15位;生铁产量居全国第10位;钢产量居全国第9位;木材产量居全国第4位。

 “伊利”牌食品系列已经享誉国内外,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产销量
已居全国第一,企业也成为走向世界的集团公司

 内蒙古青松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仕奇西服是全国一流的名牌产品(马智涛  摄影)

内蒙古第二机械厂自行研制的真空喷粉精炼设备(VI法)(董进  摄影)

内蒙古生产的“鄂尔多斯”“鹿王”“伊时兰雅”等品牌羊绒衫系列已享誉国内外

1997年内蒙古已成为全国三大重型载重汽车生产基地。
图为当时内蒙古第一机械厂生产的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总装配车间  (胡建铭  摄影)

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1949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仅2394公里,均为土路,铁路通车里程也仅有1798公里。到1996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5万公里, 铁路通车里程达6744公里。民航航班通达全国14个省区的25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呼和浩特至蒙古乌兰巴托、海拉尔至俄罗斯赤塔州等国际航线。1996年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28万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实现了同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话直拨, 旗县市全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和长途传输数字化。全区有18个沿边开放口岸,其中包括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1个公路、铁路、水 路、空运一类口岸。已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以城市为中心的公路网遍及草原,牧民进城在1997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王国宁  摄影)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内蒙古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
图为当时全国最长的地方铁路——集通铁路纵贯内蒙古中部  (包海山  摄影)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4亿元,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310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人达到1602元。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全区有高等院校19所,中学1853所,小学13831所, 适龄儿童人学率达到98.5%。文化事业欣欣向荣,1996年蒙古、汉语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上星试播成功,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7%。 医疗卫生条件有很大改善,1996年各种卫生机构5039个,比1947年增长91倍;卫生技术人员10.4万人,增长16倍。

试管山羊父旭日干博士正在观察他培育出来的”第一个试管牛“

“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比赛

1997年新兴的呼和浩特市金川经济开发区  (宿毅  摄影)

兴安盟的三合村,是蒙古、汉、朝鲜三个民族聚居的地方,长期以来,各族群众互相帮助,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
图为朝鲜族农民(中)在向蒙古族兄弟传授种植水稻的技术

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为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室(杨慎和  摄影)

内蒙古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出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满洲里、二连浩特是我国通往俄罗斯和蒙古国的重要边境口岸。图为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张春环  摄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外国人都到内蒙古旅游观光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50年,是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前进、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渐改善的5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益显示强大生命力的50年,是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的50年,也是向全世界昭示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 50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迎亲队伍出现在了内蒙古大草原上

1997年,呼和浩特市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白斯古郎  摄影)

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人们

回顾5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内蒙古各族人民感到无比自豪;展望内蒙古的未来,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为了加快发展,缩小内蒙古自治区 与全国的发展差距,到20世纪末,同全国人民一道胜利跨人21世纪,自治区提出了“九五”时期实行两个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变)、实现两个提高(提高财政收人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实现小 康)的总体目标;实施了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 的五大战略,即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科教兴区、人才开发、名牌推进战略;确定了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和重型汽车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以及化工、建材、森工等三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以上战略目标和措施的实施,使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逐步形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国民经济新格局。

摘编于《民族画报》1997年7期
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刘明祖、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乌力吉  撰文  时任民族画报记者  杜殿文  凌风  摄影  金成基  袁东平  央金  编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