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画报》1977年10期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特别刊发专题报道 1977年7月31日上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热烈欢庆自治区成立30年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热烈欢迎中央代表团;晚上举行了盛大宴会,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十周年,庆祝中国人 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中央代表团团长 陈锡联,副团长乌兰夫等领导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了欢迎大会和宴会。 8月1日,呼和浩特市红旗如林,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到处洋溢着团结胜利 的气氛。身穿节日盛装的十五万各族人民隆重集会,自治区各盟市、旗县也都举 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8月2日,呼和浩特市各族人民举行 盛大游园联欢活动,中央代表团同各族人 民一起游园联欢。 
 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热烈庆祝自治区成立30周年 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全区粮食总产量增长1.66倍,牲畜总头数增长2.8倍。自治区的现代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到1977年已经拥有以包钢为中心的冶金工业,以及煤炭、电力、机械、电子、化工、畜产品加工、制糖等现代化工业,交通邮电事业也有了巨大发展,短短的30年,重工业产值増长了100多倍,轻工业产值增长了40多倍,煤炭和化工的产值也都有所增长。自治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自治区成立前,内蒙古没有一所高等院校,中学寥寥无几,1977年,全区有高等院校10所,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790多所,在校学生增加了17倍。高等院校专门设有蒙古语文专业和蒙语授课班,盟、市和蒙古族集中的旗县、公社,都设有民族中学。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行以蒙古民族为主体的区域自治过程中,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的队伍有了迅猛的发展,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迅速成长。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一直把使用和发展蒙古语言文字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规定自治区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事业以及社会交际往来,都通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并采取建立蒙古文专科学校和蒙古语文研究所,设置蒙古语文翻译机构,増加蒙古语文翻译人员等措施,使蒙古语言文字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发展。在欢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之际,内蒙古各族人民纵情歌颂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为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工业   1977年包头钢铁公司生产蒸蒸日上   1977年乌达矿务局跃进矿开拓二队的工人在研究扒煤机生产情况  呼和浩特糖厂制糖车间三结合科学试验小组经多方努力试制成功“糖汁清净自动台”,提高生产效率50%以上。这是小组人员正在研究进一步改进设备方案  锡林浩特乳粉厂生产出精制奶粉,供应全国各地   锡林浩特毛纺厂地毯车间制作各种品种的地毯 农业    土默特左旗毕克齐公社红旗大队使用机械收割小麦  草原工作站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紫花苜蓿的培植和生长情况  罕乌拉公社社员使用捆草机捆草   白音塔拉牧场为牲畜新建了机械化药浴池  为了畜牧业的稳定、优质、高产地发展,实行科学放牧。牧民给牲畜打预防针  机械化剪毛大大提高了工效水利   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枢纽工程  在干旱的草原上修建起了水库教育  医疗  卫生   锡林浩特解放前没有一所学校,现在不仅有中学、小学,还办起了大学。这是内蒙古牧业学院的各族工农兵学员在上解剖课
  呼和浩特工人业余大学的学生们在搞科研  连队卫生员向老蒙医学习蒙医技术体育  文化  人民生活   1976年射箭测验赛打破世界纪录的蒙古族运动员扎拉嘎(中)在向运动员们介绍经验  锡林郭勒盟新华书店流动服务组在阿巴哈纳尔旗西尔塔拉生产队出售图书  呼和浩特民族乐器厂生产各种民族乐器  军民一起举行联欢会,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送戏到牧区。宣传队队员们长途跋涉来到牧区为牧民进行宣传演出   宣传队员们到蒙古包为贫下中牧演出文艺节目   宣传队员们白天演出,夜间又为牧民们放映幻灯,进行宣传   乌兰牧骑带来的流动图书箱深受牧区儿童的欢迎   牛奶分离器在牧区普遍受到欢迎   莎如拉生产队使用上了风力发电   锡林浩特有了飞机场刊发于《民族画报》1977年10期  时任民族画报记者  李仲魁  吉雅  韩煌准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