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历史沿革
风俗习惯
发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依族地区的政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宣告结束,人民政权的诞生使千百万布依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工作队进驻布依族地区,访贫问苦。1951年成立了农会,设主席、副主席、委员等职,行使基层政权职责。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布依族地区建立了新的县、区、乡、村各级人民政府。

  1956年8月8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标志着布依族人民民族自治权利的实现。之后又成立了7个布依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成立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6年2月成立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册亨布依族自治县、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81年12月成立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2年5月撤消兴义地区及下属的望谟、册亨、安龙、贞丰4个自治县,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5年又陆续成立了88个布依族乡或布依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建立的民族乡。经过撤区并乡后,至今布依族乡或布依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建立的民族乡共有51个。这些民族乡的建立,大大激发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使布依族地区整个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50年以后,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成就喜人。虽然布依族仍保持着以生产水稻为主的传统农业,但大部分地区已改变过去粗放耕作的方法,普遍采用杂交水稻良种。人民政府还有计划地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水稻亩产均在400至500公斤以上。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也开始脱离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走向外向型的专业生产。如罗甸、关岭、望谟等县布依族地区,先后建立了早熟蔬菜基地,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等现代技术,生产的蔬菜、水果,远销贵阳、南宁、重庆等大中城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芭蕉芋开发,以兴义、安龙、兴仁为中心形成规模种植,带动了全州8个县(市)的生产。芭蕉芋粉丝加工采取个人集体一齐上的办法,每年生产的大量芭蕉芋粉丝,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各省销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05年粮食总产128.60万吨,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876.96元。至2001~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五年中农业生产总值增加86.52亿元,2005年比2004年增长6.6%,农业人口平均年收入增到2660.6元,2005年比2004年增长10.6%。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先后在布依族地区建立了机械、采煤、砖瓦、制革、火药、蜡纸、酿酒、建筑等工业企业。1965年三线建设开始后,又新建了一批电子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来,轻纺、电子、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蓬勃发展。截止2005年,黔南州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计有306家,工业生产总值123.25亿元;黔西南州计有266家,工业生产总值75.99亿元。

  布依族地区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黔南州至2005年底,州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35026公里,是民国时期可通车里程286.6公里的122.2倍;实现了州内县与县之间、乡镇之间99.8%通车联网,民用汽车拥有量1.42万辆。黔西南州至2005年底,州内公路里程7925公里,是民国时期通车里程400多公里的19.8倍。布依族地区有贵黄、贵新、水黄等高等级公路贯通,还有黔桂、湘黔、滇黔、南昆等铁路干线通过。贵阳国际机场、安顺机场、兴义机场、荔波机场等相继启用,使布依族地区的对外交往更显得生机勃勃,整个布依族地区已经基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山峦阻隔、交通闭塞的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布依族地区邮电通讯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至2005年底,已基本形成了数字程控交换、明线、载波、微波、光纤传输、移动电话等现代通讯网络,黔南州邮路总长度1877公里,本地电话年末用户41.26万户,黔西南州邮路总长度1894公里,本地电话年末用户31.34万户。布依族地区人民已经可以畅通无阻地与外界沟通了。

  布依族教育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到21世纪初已形成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配套的教育体系。幼儿教育发展较快,上个世纪90年代前,只有县城才有幼儿园。现在,一部分乡镇也开办了幼儿园。基础教育基本能够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2005年黔南州有小学1542所,专任教师19万余人;普通中学260所,专任教师11万余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专任教师214人;普通高等学校3所,专任教师895人。黔西南州有小学1695所,专任教师15万余人;普通中学217所,专任教师近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专任教师208人;普通高等学校2所,专任教师334人。省里还有1所民族学院,加上镇宁、关岭、紫云三个自治县的民族中小学、民族师范,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城镇到农村的民族教育网络。50多年来,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布依族子弟人数众多,他们除在行政领域任职者外,不少还成为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分布在省内外各大学、研究院所及地质、冶金、航天、军工、化工、水电、交通等行业。有的还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工作。

  人民政府对布依族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从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50多年的努力,布依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改变了过去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形成了州、县、乡(镇)、村医疗卫生网络。州一级卫生医疗机构有州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疗养院、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修配所。县级有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乡一级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等。州级医院已普遍开展脑、胸部、神经和显微外科手术,并已能进行肾移植、心脏介入治疗等高难手术;县级医院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和急诊抢救,有的县医院还能作颅脑外伤和胸腔外伤病人的抢救处理。一些乡(镇)卫生院可作三大常规检验、X光透视、照片、下腹部手术、计划生育手术,以及一般中毒和外伤处理。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先后消灭了天花、鼠疫、回归热和丝虫病,基本消灭了疟疾。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结核、破伤风等传染病多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大大减少。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新法接生工作在农村基本普及。贵州省三所医学院校、黔南民族医学专科学校,每年源源不断地为布依族地区输送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州里的民间医药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不少项目获得了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为推进布依族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布依族人民经过50多年的努力,经济和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随着党和政府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政策的实施,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布依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